衛教資訊

防跌保命-預防長者跌掉晚美人生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生報導139期
上稿日期:2010/1/22

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國,長者跌倒都視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國內老年人口增加,長者跌倒、跌傷的盛行率也隨之上升,如何「防跌保命」,已經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撰文:林怡亭
諮詢對象: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兒童及青少年保健組科長蔡益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郭鐘隆、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曹昭懿

 

五老有一跌,十跌有三傷」的口號其來有自。台灣的跌倒發生率,不同研究的盛行率從10.7%~32%,據估計,亞洲國家每100名長者過去1年中有10~20人會跌倒、跌傷,台灣有27人,美國則有20~30人。65歲以上老人的事故傷害死因中,第一位是交通事故,其次即是跌倒,如何預防老人跌倒,也伴隨國內人口老化問題,引發各界之重視。

 

長者防跌的重要性
文獻顯示,長者跌倒會造成許多部位受傷,嚴重傷害第一位是髖骨骨折,必須開刀住院;而人在跌倒時習慣以手撐地,手前臂、手腕也很容易骨折,脊椎、頭部亦是跌倒時易骨折的部位。據台灣健保統計資料,每年約有1萬2千名老人髖骨骨折;國內外的研究也發現,老人髖骨骨折有高達96%以上是因為跌倒所引起,而骨質疏鬆者其跌倒的骨折風險亦較高,但骨質疏鬆又難以打上鋼釘,骨折復原更慢。調查顯示,髖骨骨折後的1年死亡率高達20~30%,主因是人體肌肉力量1天不動就會消失1~5%,髖骨骨折後如果長時間臥床或沒有意願做復健、走路,都可能使肌肉功能退化至完全無法運作。

由心理層面來看,有跌倒經驗的老年人多會心懷恐懼而不敢出門,降低走路意願,變得更加孤僻、憂鬱及害怕走路,或者家人也因為擔心而過度保護,種種因素反而更加提高跌倒風險,造成惡性循環。

 

除了影響個人情緒與生活品質之外,長者跌倒也會增加經濟負擔,醫療成本相對增加,從急診、住院,到出院購買周邊輔具、長期照護等直接成本的增加外,家屬也必須請假照護,降低工作年齡族群的生產力,在在都是昂貴的間接成本。

 

推動防跌 社區醫院模式雙管齊下
「1999年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與「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發現台灣地區老人過去1年跌倒的年齡與性別標準化盛行率,由1999年的18.7%增加至2005年的20.5%,在此高盛行率下,老人防跌變成當務之急,政府必須結合民間團體及專家學者積極推行預防介入措施。

2004年起國民健康局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郭鐘隆,針對老人跌倒多重因子之預防介入的先驅研究,開發老人跌倒預防初階教材,包含衛教、運動、完成成效評估,並建置老人跌倒預防計畫推廣模式。2005年起進入社區進行預防計畫推動,並訓練社區保健志工;2006年選取全台8個示範營造點,進行老人跌倒預防計畫的推展;2007年全面推廣並開發老人跌倒預防進階教材;2008年起包含初階、進階班,推廣至全台20縣市、78個營造點,參與長者達到2,460人;2009年更推廣國際安全社區的概念,鼓勵各營造點朝安全社區的方向進行,使長者居住社區更健康、更安全。

健康局在2008、2009兩年,委託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曹昭懿帶領,與成大物理治療學系教授林桑伊及高雄長庚醫院張谷州醫師聯合,由急診室、家醫科、老年科、復健科、神經科等門診及社區中篩選跌倒高危險群的老人,經過防跌評估,再視個人跌倒危險因子,轉介去做眼科治療;有多重服藥或精神方面用藥者轉介至老人科或家醫科;家庭環境中有易致使跌倒之擺設或設計,即建議老人改善;並根據評估結果,針對老人家肌力、平衡、反應等進行運動訓練。此計畫尚在進行中,初步結果顯示,接受轉介指導的老人,有較大比例接受眼科矯正或藥物諮詢;接受運動訓練的老人家,體能有明顯改善。根據衛生署1999~2008年衛生統計,國內老人跌倒的死亡率由十萬分之38.5降低至21.4,同時跌倒者當中有傷害者之比率亦下降約10%。

 

引起跌倒的重要因素
老人跌倒大致可分內在與外在因素。跌倒的內在因素包括:1.行動能力:肌力衰退,關節退化,步態與平衡功能降低。2.慢性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慢性呼吸性疾病及大小便失禁等慢性疾病數目較多者。3.視力不良:視力不良與視野減少、視深感覺差、對比敏感度受損及白內障,均會增加跌倒風險。4.服用多種藥物:藥物可能增加老人的跌傷風險,例如抗精神病藥物(抗巴金森藥物、抗憂鬱劑、非三環抗鬱劑)會誘發低血壓,從而導致暈眩。胰島素會引起血糖過低而導致暈厥。類安眠藥及其他如利尿劑、瀉劑等均可能增加跌倒的機率。5.生理及心智狀況等:如自主神經失調可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再導致跌倒。有失智或憂鬱症狀者較易忽視環境中的危害,增加跌倒風險。

跌倒的外在主要因素為環境因子。除寒冷、酷寒或高溫的天氣、公共場所地面不平或照明不足等戶外環境因素之外,居家環境也很重要,像是照明不足,牆壁亮度不夠,地板潮濕、髒亂、太滑,地毯太小、磨損、未固定好,走道堆放雜物,家具設計及擺設不當,鞋子太鬆太滑等,階梯無欄杆,階梯踏板磨損、不平、粗糙等,都會提高跌倒、受傷的機率。

除上述因素外,女性普遍因運動量較少、肌力較弱,也比較容易跌倒,沒有使用輔具習慣的老人也較容易跌倒。「五老有一跌」,過去一年曾跌倒者,發生再跌倒的機率是未曾跌倒者的兩倍,原因就是自己本身恐懼,喪失走路的自信心、失去獨立活動的能力;其次是家人可能過度保護、限制行動。運動量過與不及都不好,專家普遍認為預防跌倒最佳運動是打太極拳,但太極拳並非人人皆能學好,因此對於一般人而言,最佳的運動之一就是走路,一天大約走1~2小時。走路時速度一致就好,走路時只能上樓,儘量少下樓或下坡,以免增加膝蓋負擔。

 

運動鍛鍊肌力與平衡
郭鐘隆帶領的社區防跌課程內容中推廣太極拳,透過楊式太極的摟膝按掌,以強度低、動作慢,對老年人沒有運動傷害的太極拳,將簡單的五個動作串連成一個連續動作,藉此練習穩定身體重心、將身體重心壓低、鍛鍊肌肉力量,也是同時提升平衡感的極佳運動。

除了太極拳之外,曹昭懿推廣的防跌課程設計一連串的運動動作,主要也在預防肌力衰退、維持良好平衡感,以減少跌倒的可能。期望老人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養成健康的行為及習慣,讓晚年生活更健康,更有活力。